何惧垄断?
Mises Daily: Thursday, March 01, 2001
作者:埃德蒙·S·布雷德利(Edmond S. Bradley)
翻译:风灵
对微软的审判提醒我们,对产业集中的恐惧是社会主义理论最后的庇护所。这种主张认为,资本主义最终必然失败,因为在自由市场中,所有的(或者大多数,或者至少一部分)产业将自然结成垄断。接下来,政府必须调整产业从而引起“竞争”。而且,既然在这些巨型私人产业里,有些人富得流油,令人不快,那么没收他们的私人财富分给较穷的人,就是公平合理的。
断言自由市场导致垄断,这错得太远了。如果允许市场长期自由运行,表面上的垄断者很快就会发现其实存在竞争。只有在短视的静态分析下,市场经济中运行的某家公司才看起来象是一种垄断。若放宽对产业的定义,则可见任何产业都存在着大量竞争,正如产业的定义太窄的话,任何品牌的产品,比如某个受欢迎的冰淇淋品牌,都有某些垄断特征。
航空业是实例之一。现在只有两家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制造商:波音和空客。免不了有对垄断利润和乘客安全表示担忧的权威意见。然而,最近三年波音的行为——尤其是试图将整个生产流程现代化来减少成本——显示波音相信存在着竞争。
波音是对的,竞争不仅来自空客。假设空客关门,只剩下波音。也假设波音无须面对政府管制。波音就能漫天涨价吗?如果它这样干,短期内,需要旅行的人将找到越来越多的方式来替代坐飞机。航空公司会尽可能使用小飞机。长期来看,其他公司,比如比奇飞机公司(Beechcraft)和塞斯纳公司(Cessna),若发现进入这一市场将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就可能来生产大型喷气式飞机。
再来考虑电力企业:据《经济学家》报道(2000年8月),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放松管制正在引发电力产业的巨变,包括较小的本地厂商的兴起。大多数国家和社区都重视原生态环境,而小电厂比大电厂更为“绿色环保”。并且,短距离输送电力意味着初始成本更高的本地厂商也能够与远方的大厂商竞争,因为它们节约了距离产生的成本。因此,本地的小厂也许很快就能与大厂竞争。
汽车制造业提供了又一个很好的例子。在20世纪初期较少管制的年代,美国有几十家小型汽车制造商,从杜森博格(Deusenberg)到漫步者(Rambler)。现在,随着克莱斯勒被戴姆勒-奔驰公司收购,美国看来只剩下了两家厂商。在世界范围内,福特、通用、戴姆勒-奔驰、宝马、以及其他公司(甚至菲亚特)正在全面收购劳斯莱斯、路虎、捷豹和兰博基尼这些史上传奇的汽车品牌。
这些收购从表面上看,似乎显示垄断正在形成。更仔细地审视,我们发现上述四家被兼并的公司,被其他公司收购时都正遭遇财务危机。而重要的是,许多汽车发烧友认为被收购公司的代表性品牌值得挽救。它们被收购是因为虽然它们当时赚不到钱,但仍能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产品,这些产品应能带来利润。有人生产的汽车受欢迎却赔钱,并不表明行业正趋于垄断,而表明存在经营上的缺陷。
汽车行业的竞争仍然很激烈。初创立的公司如韩国现代、准独立的品牌如土星和吉优等都表明,进入该资本密集型行业的高成本不足以阻止新来者。此外,新的趋势如SUV以及特种车辆(如流行的复古刻奇的克莱斯勒PT漫步者)表明,即使是已成名的制造商,也仍须以创新求生存。
这三大产业——飞机、汽车和电力——是资本最为密集的行业中的三种,它们都显示,当市场自由时,就没有垄断。但是为了便于讨论,假设你的电力公司决定将费率涨到现价的三倍。将会发生什么?短期内,人们将用蜡烛照明,关小空调,并想法减少用电量。长期看,我们将寻找目前供应商的替代者,而市场越自由,寻找替代者所需时间越短。经济利润吸引着潜在的企业家,其中有些新来的竞争者将提供真正划算的买卖。
如果你的电力公司,或者波音公司,决定漫天涨价,顾客被迫寻找长期的替代品,这会带来不便吗?当然会。但是任何不便都将告知企业家有利可图,然后他们会行动。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自然的市场过程将让我们享有更多选择,更多负担得起的选择。与马克思和加尔布雷思(Galbraith)的说法相反,自由的竞争不会产生垄断,而会阻止垄断。
还不用说,为不存在的垄断而设想的解决方案的内在问题。反垄断法制造了一种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即诱使失败的企业利用管制来击败其竞争对手(微软一案正是其例)。反托拉斯的历史及其破坏性影响显示,与自由市场相比,政府并不能更好地管理产业形式。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平台若需转载,请与我联系,逐篇授权,否则作为抄袭举报。)
风灵订阅号flthinking,致力于原创和翻译,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描或长按下列二维码可关注:
如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写作与翻译需要您的鼓励、赞赏,多少不论,皆铭感在心。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随喜打赏: